王捷:互联网企业存证需求、痛点与思考
作者 | 王捷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事业群法务经理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3559字,阅读约需7分钟)
编者按
法律实践中对于电子数据的认定没有做出细化的规范和认定,如何正确安全的应用电子数据存证工具,且将繁琐复杂的数据存证在确权维权过程中同时达到强效力和高效率,成为产业界普遍存在疑虑的地方。为破解上述瓶颈,知产+育才扶秀第五期以电子数据存证与实务为主题,邀请法官、律师及企业代表,从司法实践、技术应用等实务实践角度对电子数据作为证据进行保全和存证的方式进行充分研讨,并对电子数据存证这一创新方式和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系根据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事业群法务经理王捷在此次活动中的发言整理,内容经由王捷女士确认。
电子存证技术与互联网企业的维权紧密相关。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而言,由于旗下业务线繁多,相对应的电子存证类型及应用场景也非常繁杂。
一、互联网企业的存证需求与应用场景
互联网企业电子存证应用场景按承载主体划分,包括PC端与手机应用端;按电子证据类型划分,包括网页存证、文件存证、知识产权类产品、邮件存证、拍照存证等;按业务线划分则包括视频、音乐、文学小说、图文类、游戏类等;按固证方式划分则分为静态固证、动态固证两类。
但无论互联网电子存证的场景如何多变,从权利类型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存证需求大体分为侵权类的证据固化和确权类存证两种类型。
1、侵权类存证场景
侵权类存证场景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侵权结果状态的取证,比如某一个侵权网站没有经过权利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了权利人的图文内容。此时可对侵权的URL网页进行存证,是对静态页面的一种取证行为。。第二类是对侵权行为过程取证,很多时候,由于待证事实的证明流程比较复杂,例如某侵权网页伪装成跳链方式,但实际上是直接提供侵权内容;又例如,在游戏充值的场景下, CP用自己的SDK包替换了游戏分发商的SDK包,导致游戏分发商应得的分成减少。这些情况属于动态的证据固化过程,需要有录屏工具配合,将证明过程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以上两种取证场景,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既会发生在PC端,也会发生在手机移动端,换句话说,不论在PC端还是在手机移动端,都存在既需要对侵权结果状态的取证,也需要对侵权行为过程的取证。由于所使用的取证工具不同,PC端与移动端的取证流程和方式存在差异。例如PC端取证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清洁,移动端则需要恢复原厂设置。对于网页端与APP端取证来说,不同的入口,所呈现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
2、确权类存证场景
确权类存证场景分为以下三大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应用于版权证明、权利在先证明等领域,是对作品数据进行保护的行为,类似于著作权备案登记;二是,平台公告证明,包括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更新以及在平台内向用户发出公告,当企业使用电子存证的方式,可以比较方便地对企业在某一时刻就协议进行了更新的行为进行存证,或就发出过公告的行为以及对公告内容本身进行存证。三是,履行通知删除义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企业会对疑似侵权的链接进行断开操作,或会对疑似侵权的app进行下架操作。此时,企业需要证明在收到通知后立即进行了下线行为。后两者严格来说不能算确权类,但因三者有共性,故放在一起。
在进行确权类存证过程中,关键在于证明当事人在某一时刻完成了某内容或进行了某行为,且该时间及内容均不可篡改。
二、互联网企业存证之痛点
1、侵权行为时效性强
网络侵权行为发生时间具有不特定性,且稍纵即逝,需随时随地进行固化。相较传统存证方式而言,电子存证可以让企业在办公室就能完成证据固化,非常便利高效。
2、侵权地域广泛
互联网侵权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比如部分手机厂商,利用系统控制优势,在用户安装软件时进行流量劫持。这类侵权行为经常发生在三、四线城市,如无当地公证资源,则将造成取证障碍与困难。是否可以探索通过虚拟桌面或加设VPN等方式进行远程取证,改变异地取证困难的困境呢?
3、侵权链接数量庞大
存证场景与需求大,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耗时费力。比如某文学类型侵权网站,涉嫌侵权小说包括很多回、章、节,需要进行侵权URL网页存证的页面很多。采用传统人工的方式,非常耗费时间。
4、侵权行为固证便捷、可视
静态URL的侵权结果状态的取证相对容易处理,难点在于动态的侵权取证。以流量劫持或者假跳链为例,可视化操作方式方便法官更容易理解整个取证过程。但录屏工具的清洁性,安全性,电脑、网络环境是否清洁,接入的网络是否真实有效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5、电子存证的效力性
利用第三方电子工具进行的存证与取证所得出的证据的是否有效?具体而言,如何使用电子存证,使用哪些电子存证工具和哪些方式是有效的?哪些类型的电子存证能够获得法官的取信?这些是互联网企业在使用电子存证时核心关注的问题。
三、互联网存证实务中遇到的问题
1、企业内网/VPN情况下利用电子工具存证的效力问题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在外网环境下,不能够访问和登录公司内网。对于互联网企业内网信息的取证,通常需要在链接公司内网或连接VPN的情况下,才能登陆互联网企业的后台或系统。
然而,一旦链接公司内网,因内网环境的不中立性及易被篡改性,存证内容的效力常被质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利用电子工具对企业内网信息进行取证时,如何保证该效力被认可?企业如何自证没有利用内网对信息进行篡改?
另外,可以利用VPN模拟第三方城市或者IP地址登录进行异地取证。然而,一旦连接VPN,由于VPN资质及性质问题,取证效力极易被质疑。
2、虚拟桌面等远程技术进行取证时的效力问题
实务中,很多电子存证工具均会提供一个虚拟桌面,帮助企业直接连接到某个公证处,在某个公证处服务器环境下,进行电子存证。然而,在PC端远程取证过程中,如何保证客户端的安全性?是否需要一些有权机构对客户端进行背书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法院认可的证据效力?
如何确保企业在使用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是真实的、没有被篡改?如何确保虚拟化桌面环境或第三方服务器环境是清结的?在取证过程中必然使用到录屏工具,录屏工具的清洁性和安全性又该如何保障?
在使用电子存证APP工具调用手机端时,如何确保手机的清洁性?例如,手机端是否需要操作恢复原厂设置?
3、哈希摘要存证与原文存证的差异及法律效力
考虑到数据安全、商业秘密等问题,互联网企业某些信息不愿对外公开。企业希望电子工具上只对加了哈希的原文,即数据摘要部分进行存证,而不存原文内容。那么,若只存摘要的话,司法效力是否认可呢?
对于一些大型侵权视频网站,如果每一个侵权链接都进行存证将非常耗时。由于侵权网站提供缓存下载,是否可以只对缓存包进行哈希存证,而不对每一个源文件本身进行哈希加密?那么,不存源文件,只存下载包的证据的司法效力如何?
加设哈希的适格主体如何确定?当事人加设哈希与第三方工具商加设哈希,在效力上有何区别?进行哈希加密,又需要遵守何种标准或规则?
许多电子存证工具商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开放API接口或者会对某些数据内容加设SDK。那么,当接入SDK时,如何保障SDK进行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如何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
综合以上问题,以及市场中主流电子存证工具的应用情况,互联网企业主要关心以下共性问题:一是,各类电子存证工具在存证过程中,如何保证存证时间效力的客观性?二是,存证内容的客观性如何保障?三是,如何保障取证主体身份的客观性?四是,如何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四、互联网企业的存证实务的思考
电子数据与普通数据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差别在于技术处理的方式。对于电子数据的真伪鉴别较难,需要排除一切可能性。电子数据非常容易被插入异常数据,或被人为篡改。因此,需要注意区分究竟是机器的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对数据进行了伪造和篡改。
建议建立电子存证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存证操作方式,使电子存证的整个过程的真实性、有效性,排查被插入异常数据的可能性。目前,电子存证的司法效力没有得到明确的保障。建议确立一定的司法认可的原则,归纳电子存证得到法院认可的案例的共性。当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对通过电子存证方式获得的证据予以认可。
关于电子存证制度,美国设立了archivie.org国家归档网,互联网中发生的所有行为都会自动留存到该网站上。需要调取相关证据的权利人,可以向网站提出申请。依据网站提供的证明文件,可以获得司法的认可。另一种更为简便的方式是,权利人对于其发现的侵权网页,可以直接截屏保存,由律师就该截屏的真实性出具保证函,由律师提交法庭予以认可。可以感受到美国是采用了比较宽容的态度,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和思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怎么使用电子存证,怎么提高电子存证的效力,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关心的问题,更是在座各位法律界的人士,包括法官、学者、老师,还有各种电子存证工具商都很关心的问题。电子存证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需各界协同推进,上下求索,希望广大的司法从业者可以在这一方面多加关注。
-
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护航首都创新发展
——专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
每周速览 | 耐克起诉近600家网站售假;阿联酋最高法院首次对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商业秘密案作出裁决
全球知产 每周速览 -
通用电气起诉西门子窃取燃气轮机商业秘密:案涉数十亿美元合同
通用电气与西门子近期似乎“恩怨”不少。 -
索赔1000万,俩“TATA”缘何对簿公堂?
TATA智能家居起诉TATA木门商标侵权,索赔1000万。
-
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护航首都创新发展
——专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
每周速览 | 耐克起诉近600家网站售假;阿联酋最高法院首次对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商业秘密案作出裁决
全球知产 每周速览 -
通用电气起诉西门子窃取燃气轮机商业秘密:案涉数十亿美元合同
通用电气与西门子近期似乎“恩怨”不少。 -
索赔1000万,俩“TATA”缘何对簿公堂?
TATA智能家居起诉TATA木门商标侵权,索赔1000万。
-
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护航首都创新发展
——专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
每周速览 | 耐克起诉近600家网站售假;阿联酋最高法院首次对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商业秘密案作出裁决
全球知产 每周速览 -
通用电气起诉西门子窃取燃气轮机商业秘密:案涉数十亿美元合同
通用电气与西门子近期似乎“恩怨”不少。 -
索赔1000万,俩“TATA”缘何对簿公堂?
TATA智能家居起诉TATA木门商标侵权,索赔1000万。
-
“江小白”赢了(附最高法再审判决)
近日,备受关注的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下称江小白公司)与重庆市江津酒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津酒厂)之间的“江小白”商标之争有果,最高人民法院一锤定音,“江小白”商标属于江小白公司。 -
康信视点|浅析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保护的关联性
识产权中所涉及的工业产权中,以专利权最被人熟知,而每位权利人在获得专利权之初,除了如何申请专利之外,在权利人选择专利保护之前也通常在商业秘密和专利保护之间徘徊,所以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在日常的咨询业务中也会经常面对客户的这类问题,基于此通常专利代理人会向客户解释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的区别,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和潜在的专利申请,以及如果选择商业秘密后如何与专利保护相关联,因此商业秘密如何与专利保护相关联。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
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下称《审理指南》)。《审理指南》共计2万余字、十一章,内容包括基本规定、著作权权利客体、权利归属的审查,侵害著作人身权、财产权、邻接权的认定,抗辩事由的审查,法律责任的确定,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影视作品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等。 《审理指南》规定,审理侵害著作权案件,在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加大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作品的创作, -
重磅发布 | 2017年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大数据观察榜TOP10
由知产力与IPRdaily联合推出的2017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大数据观察榜TOP10正式发布!本次活动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旨在对2017年度我国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行业进行回顾与总结。 -
美方发布对华“301条款”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 外交部等回应(附完整清单)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4月3日下午(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对华“301条款”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完整清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所谓“有关强制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一举动将可能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多种产品受到影响。
-
德美日欧知识产权法院模式一览
在我国,知识产权本为舶来物,在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的探索中,国外成熟的知识产权法院模式的借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 -
为什么说“今日头条”或将进入令人担忧的瓶颈期
今日头条的创新链条上,新闻专业主义以及对与新闻天然一体的著作权问题考量在伊始便是缺位的。它不得不在去著作权原罪上竭尽所能,但这样的努力却很有可能伤及其商业模式。 -
$10,000,000,中国知产界的FilmTrack在哪?
美国一家致力于数字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公司获得千万美元融资的消息,正令它的中国同行感到压力。这家名为“FilmT -
侵犯著作权问题突出,微信如何保障他人智力成果?
与微信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正在逐一显现。先是朋友圈假货问题一再受到舆论关注,而当前因微信公众号而起的著作权 -
从《驯龙高手2》看商品化权的司法保护
作者| 谭乃文来源| tmweek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利益格局亦在不断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TOPS
- 月排行
- 月排行
- 7786
゜ 1索赔1000万,俩“TATA”缘何对簿公堂? - 7510
゜ 2爱立信v.三星:中国禁诉令遭遇美国反禁诉令,无限套娃? - 6503
゜ 3每周速览 | 耐克起诉近600家网站售假;阿联酋最高法院首次对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商业秘密案作出裁决 - 5786
゜ 4郭敬明于正迟来的道歉,你会买账吗? - 5733
゜ 5海能达:将少赔摩托罗拉2.22亿美元 - 5182
゜ 6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4513
゜ 7“临时禁令”需慎用 - 4194
゜ 8字节跳动申请商标的“抖店”,或成内容电商发力点 - 4098
゜ 9“难以弥补的损害”如何认定? - 3764
゜ 10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护航首都创新发展